内页大图

科学家用病毒修复聋鼠听觉,先天失聪治疗迎突破

  据香港《明报》先天失聪个案近半与基因缺陷有关,涉及逾70种不同的基因。其中耳朵内用于将声音转化为电子信号、传送至大脑分析的毛细胞,或因一种名为TMC1的基因出现缺陷而令人“听不见“声音。

  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集中研究TMC1缺陷,以TMC1出现问题而严重失聪的老鼠做实验。这些老鼠连115分贝左右的声音(约等同摇滚音乐会的声浪)亦听不见。专家将经过基因改造的病毒注射进老鼠的耳朵,感染其毛细胞,以修复出现缺陷的基因TMC1。结果在1个月内,受感染老鼠听力显著改善,听到85分贝的声音(约等同汽车行驶的声浪)时有跳起等反应,并出现相应的听觉脑电波;未受感染的老鼠则没有变化。

  参与研究的医学专家霍尔特(Jeffrey Holt)称需作进一步研究,确认治疗效果的持久度,相信不久将来可发展出针对基因致聋的疗法。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体内免疫细胞工程领域取得进展 视觉刺激动态影响小鼠功能网络的拓扑结构 我国学者在遗传编码荧光探针领域取得进展 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AI与医学创新研究及转化”战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我国学者在柑橘黄龙病防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