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如何分析幼龄SD大鼠自发性病变?

  目的:研究SPFSD幼鼠自发性病变的发展,为临床前药物安全性评估,特别是儿科药物临床前评估提供数据。

  方法:在过去 2 年对幼龄 SD 大鼠进行的重复剂量毒性研究中,收集了出生 51 天(PND51)、65 天(PND65)、111 天(PND111)和 139 天(PND139)的阴性对照组大鼠,制备方法取病理切片,在光镜下观察SD大鼠的病变类型和组织形态学特征,并统计病变发生率。

  结果:分析报告了各个发育阶段的SPF SD幼鼠自发性病变,主要包括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病变。自然肝脏、心脏和肾脏损伤的发生率和程度因大鼠而异。身体发育得到改善和深化。

  结论:SPFSD幼鼠不同发育时期的自然病变及其发生率可为重复给药的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关资讯 2025年第二届“科学基金科普奈曼行”活动成功举办 我国学者揭示DNA损伤应答的早期染色质松散机制 中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举办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读书班 我国学者在实体瘤CAR-T细胞疗法方面取得进展 Nature 重磅!中国科学家找到肠道免疫 “分子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