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大鼠孤束核微量注射的定位初探

  目的:通过研究孤束核显微注射的定位方法和应用各种参数进行定位注射,提高注射的成功率和准确性。

  方法:15的大鼠根据实验进展分为垂直注射组、Bregma定位组和λ定位组。垂直注射组进针点为大鼠颅底前端0.5 mm,进针深度为7.5 mm。前囟定位组,进针点为前囟-11.0 mm,为两侧正中。开口为0.5-0.7mm,针斜刺入。后角24°,对角穿刺深度8.6mm为注射点。 λ定位组使用λ-3.2mm,两侧中位数为0.5?。进针点0.7mm,对角穿刺角度向后24°,深度9.6mm。注射后,观察各组大鼠全脑冠状切面上荧光标记物的位置。

  结果:垂直注射组荧光标记的位置位于脉络丛所在的冠状切面。前囟定位组的荧光标记物不稳定,位于小脑、较浅的脑干或脉络丛所在的冠状部分。在λ定位组中,体重约300 g的大鼠荧光标记位置在小脑和脑干之间的间隙,体重约400 g的大鼠可以准确标记孤核。

  结论:在一只400g左右的大鼠中,以λ为参考点,以一定角度斜刺入孤束核,即可准确注射到孤束核内。

相关资讯 我国学者在体内免疫细胞工程领域取得进展 视觉刺激动态影响小鼠功能网络的拓扑结构 我国学者在遗传编码荧光探针领域取得进展 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AI与医学创新研究及转化”战略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我国学者在柑橘黄龙病防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