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槲芪散对肝癌前病变端粒酶活性的调控作用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肝癌前病变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及方剂槲芪散(HQS)、君药槲寄生对其活性的调控机制。

  方法:将大鼠分为模型组、HQS大剂量组[8 g/(kg·d)]、小剂量组[4 g/(kg·d)]、槲寄生碱组[8 mg/(kg·d)]及正常组。运用经典的Solt-Farber二步法复制大鼠肝癌前病变的模型,采用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的表达;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AFP的表达;采用Quantitative Telomerase Detection Kit(QTD Kit)测定肝脏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的方法测定IκB-α在胞浆蛋白中的含量。

  结果:HQS和槲寄生总碱治疗后,肝脏中γ-GT阳性灶面积、AFP的阳性细胞数均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同时显示治疗组大鼠肝脏中NF-κB P65的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治疗后IκB-α在胞浆中的蛋白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所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HQS和槲寄生总碱能够抑制肝癌前病变组织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其作用是通过抑制凋亡相关基因NF-κB的过表达,增加IκB-α的表达,进而降低端粒酶的活性。

相关资讯 【动物造模】-痔疮磁化膏对小鼠痔疮模型的保护作用 【动物造模】-改良减少子宫血流灌注法建立子痫前期大鼠模型 【动物造模】-五指山小型猪PPARγ2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分析 【动物造模】-建立人α突触核蛋白A30P突变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动物造模】-小鼠肝炎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在部分啮齿类动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