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视网膜疾病的药物或物理方法被用来改变视网膜的结构,从而导致类似于人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疾病。由物理和化学因素诱导的RP疾病的动物模型的操作比经基因修饰的RP模型的操作更简单,并且效果更为明显。本文介绍了常用的N-乙基-N-亚硝基脲(ENU)-诱发性RP疾病的动物模型。 [建模机制] ENU是强大的诱变剂,可将乙烷基团移至DNA碱基的氧或氮原子,而与代谢过程无关。 DNA中的点突变更为常见,并可能导致视网膜和视盘的遗传异常。它可以使Pde6b,Roml,Pax6、Mitf和Egr等基因突变,从而引起眼睛和视觉问题。哈特等。他们在小鼠中使用ENU,发现了七个新的Pde6b点突变,这些突变会导致感光细胞死亡。 ENU诱导Rom1基因突变,使外部节段性椎间盘膜紊乱并使光感受器细胞退化。
[建模方法] ENU指导的RP模型具有出色的可重复性。当前,C57BL/6J和BALB/cAnN小鼠经常用于建模。选择C57BL/6J雄性小鼠8-10周,并且每周两次腹膜内注射85-100mg/kg ENU。筛查眼部疾病后,将色素性视网膜炎小鼠与野生型雌性小鼠在无菌环境中交配,以产生*代(F1)后代。将F1代雄性小鼠和野生型雌性小鼠交配,并将F2代雌性小鼠和F1代雄性小鼠回交。将所得的F3代小鼠用于大规模的眼部筛查,以获得遗传性视网膜炎色素。变性动物模型。
[模型特征] ENU的Rom1突变在3周时类似于对照组的网络结构,外核层在7周时是对照组外核层的1/3、只有一个或一个。两层。它保留了35周。通过毛细管电泳和DNA测序,将ENU诱导的Pde6b突变小鼠鉴定为Pde6b。从25天到10周龄,Pde6b突变小鼠表现出动态视敏度。 Pde6b突变小鼠中几乎所有杆感光细胞都在17天内死亡。
[模型评估和应用] ENU诱发的眼病需要进行眼底筛查和视觉功能测试,以及全基因组筛查以确定引起该疾病的基因。 ENU诱导的RP动物模型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良好的可重复性,但是很难预测特定基因的发病率。由ENU诱导的色素性视网膜炎动物模型是一种人工方法,可以克服自发性视网膜遗传疾病可能遇到但未寻求到的缺点,并可以模拟人类的遗传性RP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