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页大图

【动物造模-药效评价】-大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热盛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建立同时符合中医"热盛证"和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周血血小板减少的大鼠模型。

  方法:采用SD大鼠背部多点注射20%干酵母菌悬液和腹腔注射1:4稀释的兔抗SD大鼠血小板血清(APS)建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热盛大鼠模型。并观察受试大鼠的中医证侯特点、血象、骨髓象及丘脑体温调节中枢5-羟色胺(5-HT)的水平。

  结果:模型组大鼠注射后2~6 h体温和日饮水量显著上升, 造模第4天出现足趾紫癜和造模第30天出现肠道黏膜出血(P<0.05);外周血象中血小板数显著降低, 骨髓象巨核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大脑体温调节中枢5-HT的水平显著增高(P<0.05)。

  结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热盛大鼠病证结合模型基本体现了"热盛"所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大鼠发生紫癜的病理特点。

相关资讯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卓越研究群体项目“本能行为及其相关精神疾病的机制和干预研究” 2024年度进展交流会召开 我国学者在鼻咽癌“减毒”放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学者在老药新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科技日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九届三次全委会召开 关于征集2026年度医学科学部重大类型项目 拟立项领域建议的通告